2018年7月6日,美國確認了對價值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關稅,中美貿易戰第一槍正式打響!此后,美國對中國高科技企業施以各種形式地制裁,企圖扼殺中國高科技發展的意圖昭然若揭。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場,據相關資料顯示,2020年我國的芯片進口額已經達到3500億美元,相關技術的限制,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芯片國產化的重要性,早在去年,我們已經把光刻機、蝕刻機等“卡脖子”全部轉變為科研任務,全力攻破,我國芯片產業供應鏈正在加速形成。
封鎖和打壓,從來就不會將我們擊倒,只會加大我們自主創新的決心,這已在歷史上無數次被證明。
政策扶持,把握機遇
一個國家的發展,必將離不開科技的發展,一個行業的發展,也必將離不開政策的支持。2021年的3月1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田玉龍表示,芯片產業的發展面臨機遇和挑戰,有必要在全球范圍內加強合作,共同建設芯片產業鏈,使其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。中國政府將在國家層面給予大力支持。田玉龍說,一是加大企業減稅力度。對于集成電路企業自獲利年度開始減免企業所得稅,這些政策對企業發展給予了很大的推動力。二是進一步加強和提升基礎。我國為了進一步促進實現芯片的自主研發,定下了到2025年,芯片自給率達到70%以上的目標。
正是在政府大力支持下,我國企業研發的國產化芯片正在加速發展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今年的前五個月,國產芯片就累計共生產出1399億顆。因此也迎來了國內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,也激起一批國內企業創新的激情,最近芯片國產化的進程中,頻頻傳來好消息,不僅在不斷地打破西方國家的壟斷,還不斷給國內企業燃起希望振奮人心。
率先突破,潛心打造國產系列化產品
在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,整個電子信息產業鏈都在加速進口替代,其中光潤通科技作為民族一線光通信品牌,也率先開啟了國產化進程。回首公司過去幾年的研發之路,令人感慨頗多,成功向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的,科技上的突破更沒有捷徑可走,尤其是在幾年前,芯片之路還有很多困難和挑戰,從0到1,光潤通科技經歷了難以想象的艱難,終于掌握行業核心科技。
光潤通自主國產芯片網卡FF系列
其次,以太網控制器芯片的技術研發,由于芯片研發的投入大,技術要求高,回報不可預期,很少有企業愿意甘冒這樣的風險。然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,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,正是光潤通科技的責任與擔當,使其勵志研發出國人全自主可控的首款光纖網卡芯片。光潤通總經理苗春水表示:謀全局者方可謀一域,作為民族企業要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。所以早在2019年初,光潤通就正式啟動“中國芯”計劃。新建北方生產基地占地約8000平方米,引進多名長期從事芯片研發的專家組團隊,并耗費巨資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,光潤通把大手筆科研投入都用到“刀刃”上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歷時四年多時間,一代代研發成果的更新迭代,光潤通終于獨立自主研發出技術成熟,性能穩定的以太網適配器芯片,并成功推出自主國產芯片網卡GC系列及FF系列,已經向行業標桿客戶大批量供貨,后續將在此方向持續深耕。
光潤通生產基地
未雨綢繆,科技興國
國內自主研發芯片的誕生,打破了西方芯片壟斷的境況,也激勵著我們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奮力前行。光潤通的自主研發之路,給了我們更多的啟發。現在我們面臨的是沒有硝煙的科技之戰,核心科技,是一家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發展的命脈,掌握核心技術,走獨立自主之路,才能在世界舞臺崛起,民族品牌任重而道遠。